? 張掖,在歷史上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地方,曾是商賈南來北往、東進西出的驛站,也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節(jié)點城市。繁榮的人流物流商貿(mào)流,共同造就了張掖獨具特色的地域飲食文化。草芽雞就是張掖早春季極具特色的地方美食之一。
美食與節(jié)令往往密不可分,張掖民間一直就有“冰碴駒驪草芽雞”之說。很多美食都是有時間節(jié)點的,不到這個時令或者錯過這個節(jié)點,味道就大打折扣?!安菅侩u”無疑是張掖早春彌足珍貴的美食了。
草芽雞,顧名思義,就是早春大地復(fù)蘇、草木萌芽時節(jié)的一道美食。時節(jié)剛過驚蟄,喜慶紅火的春節(jié)剛剛過完,人們從繁忙熱鬧的間隙中抬起頭來,茫然的瞬間,精明的商家已經(jīng)將一盤鮮美的草芽雞端上了餐桌,這極大地挑逗了對飲食獨有情鐘的張掖吃貨們的味蕾。他們早已邀親約友、期待已久,大快朵頤,想一飽口福了。
草芽雞制作流程簡單,但選料非常講究。草芽雞的食材都是當(dāng)?shù)噩F(xiàn)成的。精美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樸素的烹飪,清水燉煮才能保留原汁原味的原始鮮美。將宰殺沖洗干凈的土雞冷水下鍋,大火燒開,撇凈浮沫,才會保持肉亮湯清。加入適量生姜、蔥段、花椒、陳皮、胡椒等調(diào)料提味,轉(zhuǎn)文火慢燉。老道的廚師只需用筷子往雞身上一插,就能判斷出雞煮的老嫩程度,精準(zhǔn)地掌握最佳出鍋時間。
雞肉煮好出鍋后,切忌刀切,要順著關(guān)節(jié)和紋理手撕分解,有嚼勁才是張掖人喜歡的口感。撕開的雞肉形散而神不散,保持骨肉相連,使雞肉充分吸收湯汁,吃時才能感覺味道濃郁。然后將鍋內(nèi)調(diào)料殘渣打撈干凈,留上適量的雞湯,再加食鹽、胡椒粉和少許花椒油、蔥末勾兌出靈魂料汁,在盛滿雞肉的盤子里,加入提前煮熟的粉皮和切成長段焯過的韭菜,湯、菜、粉皮一起放在雞肉上,一盤青綠相間的“美味景觀”就呈現(xiàn)在眼前,色香味俱全的草芽雞就上桌了。
草芽雞的特色是“清清白白”。清是指韭菜的青綠,白是指粉皮的雪白。韭菜在民間俗稱為“壯陽草”,頭茬韭菜更是味道濃郁辣氣熏人,釋放出獨特的辛辣氣味,濃郁的韭香、料汁的麻香、雞肉的鮮香,吃起來鮮美可口、唇齒留香……再就上幾個小花卷,喝一碗清香四溢的雞湯,那余味悠長的感覺真是妙不可言。草芽雞的味道就是張掖人舌尖上的春天。
古城張掖的人們對地方飲食深研細挖,很是挑剔。說張掖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,那是一點也不夸張的。張掖人在吃吃喝喝上是大有講究、值得說道的。可圈可點的地方隨處可見,從細微的地方就能呈現(xiàn)出來。
草芽雞,一道從春寒料峭的驚蟄就粉墨登場走向餐桌,到草長鶯飛的清明節(jié)前后才草草收尾。這道鮮美的“硬菜”無疑是打開張掖春天的最好方式了。